“苏超”启示录:赛事流量如何变品牌“留量”

日期:2025-06-20 来源:灵虎广告

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滂沱大雨中,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涌入15669名观众,呐喊声穿透雨幕;常州街头,扬州牌照的汽车挤满景区停车场,15万游客手持免费门票穿梭于恐龙园与东方盐湖城;社交媒体上,“南京盐水鸭大战无锡水蜜桃”“泰州VS南通: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等热梗席卷8亿流量池。

这并非职业联赛的盛况,而是2025年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真实场景。这场由13个地市参与的省级赛事,自5月10日开赛以来,以场均超万人上座率、端午期间305%的省内景区预订增长,演绎了一场“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营销奇迹。


江苏省市足球联赛各市球队队徽


01 文旅联动,赛事经济的创新打法

苏超的爆发绝非偶然,其核心在于构建了“低门槛观赛+高价值衍生”的消费生态。一张10元门票,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协同运作下,裂变为跨城消费的金钥匙。

常州端午主场迎战扬州时,推出“持扬州身份证免费游A级景区”政策,三天吸引超15万人次扬州游客。恐龙园单日接待量达10.6万人次,其中近半为扬州游客,景区甚至增设15个专属换票点应对客流高峰。

南京将“盐水鸭制作体验”搬进球场,苏州推出“进球送阳澄湖大闸蟹”,盐城设计“观鸟+观赛”套餐预订超2万单。这些创意让球迷从“看比赛”转向“体验城市生活”,形成消费闭环。

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端午期间苏超6个主场城市的异地文旅消费同比增长12.94%,美团数据显示“苏超联赛”搜索量周环比激增16倍。一张球票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释放出惊人的乘数效应。


苏超球赛集锦


02 地域梗文化,品牌破圈的加速器

苏超的魅力远超体育竞技本身。城市间的历史渊源被提炼为“没有假球,全是世仇”、“十三太保”等热梗,在社交媒体引发病毒式传播。

当南京1:0战胜无锡后,“南京盐水鸭”搜索量次日飙升74%,套餐订单增长58%;南通4:0击败泰州则让“南通早茶”搜索量暴涨367%。地域美食PK成为球迷情感投射的载体,品牌借势迎来爆发式曝光。

徐州将奥体中心变身为文旅市集,文创雪糕、地标冰箱贴等衍生品吸引外地球迷疯抢;无锡球迷输球后玩梗“输了加盐”,反令水蜜桃销量逆势增长15%。这些案例证明:当品牌融入地域叙事,便能精准触达情绪消费场景。

企业完全可依托此类文化符号开发联名产品。盱眙小龙虾借势推出“赛事狂欢套餐”,搜索量增长61%;“看球酒吧”搜索量周环比增407%,显示场景化消费的旺盛需求。


03 从流量到留量,构建长效品牌生态

苏超的价值不仅在于短期消费刺激,更在于通过“赛事IP+城市文化”绑定形成可持续品牌资产。南通计划面向球迷推出A级景区免票和文旅消费券;盐城将文旅优惠延长至11月,把“90分钟竞技”延伸为“365天展演”。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参与逻辑的重构。苏超65%球员来自各行各业:南京队的青训教练下班后驱车训练,苏州小学教师利用课余备战。这种“白天上班、晚间踢球”的草根模式,让赛事成为全民共创的舞台。

品牌可借鉴此模式打造用户共生生态。如开发“球迷共创产品”——常州“萝卜干炒饭+门票”套餐带动特产销量翻倍;或设计“城市荣誉勋章”等虚拟资产,让消费者从旁观者转变为品牌叙事参与者。


苏超球赛集锦


04 企业借势营销的行动指南

品牌应当把握三大战略支点:

场景渗透:酒吧观赛热度TOP5城市(南京、苏州等)可联合推出“第二现场”观赛套餐,结合洗浴自助餐等一站式消费(搜索量增68.9%),占领休闲场景。

情感绑定:借势“楚汉之争”“太湖三傻”等地域梗开发联名商品,如徐州烧烤IP化运营拉动搜索量激增197%。

长效运营:南通发放“跟着苏超游南通”消费券,盐城延长文旅优惠至赛季末,将赛事热度转化为复购率。


对中小企业而言,轻量级参与同样有效:餐饮店推出“胜队菜品折扣”,酒店设置球迷主题房,甚至便利店设计“城市加油包”零食组合,都能搭乘流量快车。

苏超赛场上,无锡球迷在雨中为对手高唱《太湖美》;扬州小贩自发为宿迁观众送上免费早茶。这些瞬间超越胜负,凝结为共同的城市记忆。

当体育精神与地域文化深度交融,当10元门票撬动305%的景区增长,苏超模式已为中国品牌指明前路:最具生命力的营销不是灌输创意,而是点燃人群心底的归属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