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
制定好的计划总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
说好减肥看到美食还是想要大快朵颐?
决定要学一项新技能却迟迟没有开始?
……
其实,这些和内驱动力有关。简而言之,外驱动力就像悬在头顶引诱我们的“饵”,内驱动力才是驱使我们长久坚持下去的魔法,即想把一件事做好的持续性欲望。企业品牌营销策划的目的,就是引发消费者的内驱动力。
一般来说,内驱动力包含兴趣、情感共鸣和人格化运营、自我认同,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思考品牌营销的方向。
一、引发兴趣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我们自己主动做某事时热情高涨、被别人督促就丧失动力?玩游戏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学习时度日如年?对喜欢的明星“全盘接受”,自动忽略缺点和不足?……这都和兴趣有关。引发兴趣通常包括创造动机+吸引参与+及时反馈+持续投入的流程。
1、创造动机
为何我们总是控制不住玩手机游戏?因为开发商准确识别了玩家的需求并创造了参与的动机——如手游中的排名榜单和组队机制满足了很多人当下的社交需要和潜在的攀比心理,玩家用低成本的就能投入获得较高的可及时感知的回馈。再加上“分享从众、奖励引发损失厌恶、发放限时优惠券”等外驱动力的手段,玩家就沉迷其中会难以自拔。
2、吸引参与
策划时需要注意两点:成本要低且参与方式要新颖。低成本和外驱动力的原理相似,后者则是为了激发用户的兴趣,毕竟人总是会被新鲜事物吸引。
3、及时反馈
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将其细化为三部分:更快、更多、更好。
①更快的反馈
大部分事物的上瘾机制里都包括及时反馈这点,反馈越及时,用户的体验感和愉悦感也越强,依赖性也越强,这也是为什么几分钟一把的手游会让人上瘾的原因。
②更多的反馈
更多的反馈主要体现在线上,如商家及时在公众号或官网推送用户感兴趣或匹配的信息,让用户感受到品牌与他们的互动,利于激起用户参与反馈的积极性。
③更好的反馈
质量高的反馈体现在和用户可以获取到与他们相关的、更密集的有效信息且更容易满足需求方面。如品牌可以将反馈结果提前告知用户,提升期待感;或开展积分换购活动时,将剩余进度清楚告知用户,提高用户参与感和新鲜感。
④持续投入
为什么我们要引导用户持续投入?一方面是用户在产品上付出的沉没成本(金钱、时间、精力等)越多,就越不容易放弃;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禀赋效应,产品用久了,用户会对其产生感情,增加对品牌的黏性。
这四个步骤几乎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用户体验,只要将这个环节不断优化和重复,就能逐渐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性。
二、引发情感共鸣和人格化运营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制造情感共鸣是商家拉近和消费者距离最便捷的方式,可以在品牌logo形象、品牌故事、价值观等多方面着重运用。如各类账号运营,发布的内容、点评的热点领域、和用户互动的内容,都是体现品牌价值观和性格之处,可以让用户更容易辨别并选择和我们建立情感连接。
人格化运营指将品牌形象拟人化,赋予其鲜活的性格代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消费者会更容易关注到品牌并产生亲切感。如老乡鸡官博运营,幽默风趣的互动风格很好地塑造了其亲民接地气的品牌形象,快速地扩大了企业知名度。
三、自我认同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自我肯定即对自我的认同,包含两个方面:
1. 禀赋效应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禀赋效应”——指人对拥有的东西价值的评价常常会比未拥有时高出许多。其实就是对自我的深层肯定,因为我觉得我好,所以我认为我拥有的也是好的。如关于地域、星座、属相等内容的讨论和争辩,都是用户对所属标签形象的维护。
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心理共同作用,增加了用户要承受的预期心理损失,一定程度上会促使用户保持消费习惯继续使用产品并自发维护产品的形象。如营销策划时,可以采用“先试用、后付款”的促销方式,或者让普通用户体验高级别服务来引导用户继续升级。
2. 帮助他人带来的使命感
帮助他人并获得对方的肯定会大大增加我们的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会转发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内容到社交平台的原因——因为其他人可能需要,我们渴望用帮助的方式获得别人的认同。
品牌策划可以借鉴到的策略是:认同消费者的眼光或能力,继而描述使用该产品有帮助他人的效果。利用消费产生的“使命感”吸引消费者优先挑选你的产品。如商家承诺在成交收益中抽成部分支持公益组织、转发促销信息到朋友圈、点赞好友也同享一定折扣等。
灵虎说
ling hu pin pai ce hua
外驱动力只是兴奋剂,内驱动力才是永动机。我们营销的重点,仍应放在研究如何提高消费者的内驱动力上,有了内驱动力的支撑,用户才会长久地选择你。
顶部
电话
微信
公众号